《伊莎貝拉》是一部發(fā)生在1999年澳門回歸中國前的電影。故事講述了澳門司警馬振成因卷入一場爭斗而被停職,警察生涯即將結(jié)束。馬振成和他的伙伴仍然繼續(xù)夜蒲,偶然間遇到了一個神秘的少女張碧欣。張碧欣跟著馬振成回到他的家,第二天醒來時,馬振成以為他們發(fā)生了一夜情。更讓他震驚的是,碧欣聲稱自己是他和他初戀情人分手后生下的女兒。碧欣因為欠租數(shù)月而無家可歸,她心愛的狗狗伊莎貝拉也被無良業(yè)主趕走,下落不明。馬振成決定讓碧欣和他一起住,這改變了他一直放蕩不羈的生活。為了保護自己,馬振成決定冒險來證明自己的清白,他的好友杜Sir多次勸說都沒有成功。碧欣興高采烈地準備和父親走上新的生活,對同校的男生也展現(xiàn)出自豪的神情。然而,馬振成逐漸從碧欣身上體會到了責任的重要性。
Isabella,伊莎貝拉,西班牙語:“上帝的承諾?!?br>粱洛施,一個也叫伊莎貝拉的混血女孩,幼年喪父,生活貧困,她沒有想到在自己17歲的時候,會出演一部用自己名字命名的電影。
《伊莎貝拉》,鬼才導演彭浩翔的最新力作,這是一部我肯定會進電影院去看的電影,因為彭浩翔,因為杜文澤,因為金培成,因為他們的草跟身份,或者說因為銀熊獎。
之前,我可能根本不會關(guān)注這樣一個姑娘,無可挑剔的年輕美人,簽約于香港的最大的藝人公司,網(wǎng)頁搜索出來的寫真照片要成倍的多余關(guān)于她的消息和采訪,一個急吼吼要成為小張柏芝的新生代玉女掌門人……
其實粱洛施也是個小人物出身,粱洛施的母親不過是一個賭場的發(fā)牌女工,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病逝了,母親拉扯著粱洛施和大她7歲的姐姐艱難過活,他們?nèi)ビH戚哪里借錢,卻總是遭人冷眼,因為交不起房租,經(jīng)常要拖著東西四處搬家,母親總是善意的欺騙她們,“爸爸在葡萄牙工作”,一直到粱洛施12歲,她才知道自己早已經(jīng)沒有父親。
她大哭了一場,然后她用自己1米70的瘦弱高個子去挑生活的擔子,她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去說服母親:把讀書的計劃放一放,提前工作,她和一家模特公司簽約,后轉(zhuǎn)簽到英皇公司,粱洛施一直在學習舞蹈唱歌表演等技能,為殺入娛樂圈熱身,母親卻一直告戒她不要入行太早,不要隨便輕信別人,甚至母親教她怎么喝酒:“女孩子要會喝一點酒,知道酒的滋味,那樣就不會在外面隨便被男人灌醉了?!?br>如今粱洛施也只相信媽媽一個人,“媽媽永遠不會出賣我?!彼请p亮亮的大眼睛里,偶爾會閃過一點恐懼。
《伊莎貝拉》里的粱洛施,確實很讓人著迷。在迷離的音樂和陸離的色彩畫面里,她穿著簡單短小的衣服,用衣服的顏色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纖細的身體游走在澳門頹廢的街道上,用尚未成熟的身體與生活對抗并獲得關(guān)系,她踢掉鞋子走路,埋頭用力吃飯,喝完酒亂唱歌,滿臉興奮得爆碎酒瓶,從大背包里使勁翻騰著找打火機,為浪跡天涯而精心挑選牙刷……這些細節(jié)讓我們似曾相識。年輕的,殘酷的,叛逆的,執(zhí)拗的,脆弱的慘綠少年,心里埋藏著愛,卻愛得不合章法。
《伊莎貝拉》其實是一個并不復雜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澳門,主角是警察馬振成:中學時,伊莎貝拉懷上了阿成的孩子。阿成陪伊莎貝拉去拿掉孩子時,偷偷溜走,從此兩人再沒聯(lián)系。阿成后來當上了警察,他與上司一起,與走私集團勾結(jié)。澳門還有幾個月就要回歸,當局對警務(wù)人員違法行為加大了打擊力度,犯罪集團準備讓阿成一個人頂下所有罪行。這時,一個女孩突然闖進了警察阿成的生活,聲稱自己是他和伊莎貝拉生下的女兒……
在這里父女之情與情人之愛,一直是混淆的,影片一開始就背上了亂倫的影子,導演再一步步將其化解。影片中馬振成帶著對初戀女友的歉意溫習著與女兒在一起的初戀感覺,從來沒有體會過父愛的女兒肆意揮霍著對父親的依戀。當女兒把父親的情人們一一勸退,父親當著情人的面答應(yīng)要對女兒好一點的時候,我寧愿相信這是愛情,不是親情。
一個從來沒當過父親的女兒,和一個從來沒女兒的父親,就是這份的疏遠和過度依賴,把人物關(guān)系擰合起來,讓人疑惑并抓狂。生活中沒有父親的粱洛施, 甚至不知道與一個男人生活在一起到底是什么感覺,所以她才把影片中那種曖昧的感覺表達地如此自然而充沛。
最后導演巧妙得化解了亂倫的嫌疑,就像他反復闡釋的創(chuàng)作初衷:“女兒是父親的最后一個情人”。
一個老男人的愛,愛得很克制,又很不克制,這是這部影片最打動我的地方,據(jù)說,彭浩翔之所以在澳門拍這部電影是因為他在澳門也確實愛上過一個澳門葡籍的女子,電影里的一句臺詞,“在香港,兩個人分手之后,可能永遠都不會撞見。但澳門很小,這條街分手,很可能下條街就遇到了?!迸砗葡璺磸偷刂貜?,可是在拍電影的這段時間,他依然沒有遇到這個葡籍,女子世界在你想小的時候就會變大,在你想大的時候就會變小,所以請習慣了彭式黑色幽默的原諒他的溫情,這個溫情默默的胖子其實在拿自己講一個殘酷的笑話。
難得的是《伊莎貝拉》的殘酷不帶有任何抱怨的色彩,逼仄、炎熱、骯臟的澳門夏天,破舊的房屋,女孩未發(fā)育的身體,老男人那臃腫的身材,犯罪的陰影,世紀末的惶惑感……這一切都是令人絕望的,但那模糊混亂的綠色最后變得光明,溫情優(yōu)美的音樂填補著影片每一個沉默的縫隙,我甚至在荒涼的背后體會到了一絲暖意。
阿欣把情感寄托在走失的狗上,阿欣的母親一直惦念著阿成,她聯(lián)系著過去與將來的紐帶,馬振成認定了自己與“女兒”的關(guān)系,才擺脫了墮落的日子并勇敢地去自首,“Isabella”確實是一種責任與承諾,一種精神上的救贖,其實每個人在生命長久的寂寞背后其實都會有一些美好的回憶,總會遇到一些人在精神上給我們帶來改變。如同《小王子》里被馴養(yǎng)的狐貍,只有建立了關(guān)系,只有靈魂上有了寄托,才不會無根,不會漂泊,不會逃避自己的責任,而是堅定下來,充滿希望地活下去。
影片結(jié)尾有一個光亮的尾巴,阿欣為她的男人(應(yīng)該是她的了)戒煙,一片片光明的茂密的綠色樹冠似乎在暗示著未來美好的可能,這時一個高亢的西班牙女高音歌唱起了心中祖國。就讓我們就著點溫情的淚水,把所有的愛,都混為一談。這篇影評有劇透